古村落里遇见“诗和远方”|实时
原标题:古村落里遇见“诗和远方”
中国文化报集体采写
(资料图)
与水为邻的江浙水乡村落、独具韵致的西南梯田村落、质朴厚重的北方窑洞村落……中华大地之上,一座座古朴秀美、文韵独特的传统村落星罗棋布,每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。
自2012年我国启动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以来,已有6批共8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。通过实施保护工程,大量濒临消失的传统村落连同其孕育的地方文化得以保存。同时,各地聚焦活化利用现有资源、文旅融合的推进赋予传统村落更多发展的可能性。
政策支撑,保留最浓郁的“乡愁”
纵观这些年的保护实践历程,从保留修复原始风貌到不断推进活化利用、以用促保,再到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,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不断更新,各地也纷纷探寻适应自身特点的保护发展路径。
面对数量庞大、分布广泛、差异化显著的传统村落,江苏、河北、山西等地在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,结合本地实际,相继出台了各地政策,进一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划出了红线、底线。
“水韵江苏”的传统村落多数聚集在自然山水之间,蕴藏着别具一格的柔婉和诗意。近年来,江苏多次组织开展调查申报,推动各地将具有一定历史遗存、特色鲜明的村落找出来,让省域范围内的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得到保护。
山东积极探索具有齐鲁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经验,从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、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,遴选180处传统民居纳入试点,探索传统民居认定管理、活态利用方式方法,促进其保护修复、有机更新。
从2014年起,中央财政给予每个传统村落一次性补助300万元,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、保护文化遗产等。各省也拿出“真金白银”积极保护。比如,河北省财政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相关保护项目,已累计补助各地1.35亿元;山西省财政厅近两年安排了1.4亿元资金,支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。
▲山西晋城太阳古镇举办的民俗表演吸引大批游客 李鹏鹏 摄
多措并举,紧抓乡村文化的“根”与“魂”
历史悠久的文物古建是传统村落的“根”,传承久远的民风民俗是传统村落的“魂”,为村落差异化、特性化、定制化保护发展夯实了根基。
挂在山上的官沟村、建在崖底的北岩村、悬在空中的王化沟、藏在地下的张店村、漂在水面的娘子关村……多样的地貌让山西拥有众多奇特古村落。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平定县,在基于“太行深处有人家”的总体规划下,因村制宜,打造水乡村落、关隘长城、古商道贸易、红色革命等多元文化传统村落,村村皆不同、村村有新意。
放眼全国,针对传统村落中重要历史文物、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工程众多。如浙江省松阳县的“拯救老屋行动”、江苏省乡村重点文物资源抢救保护工程、广东省寒溪水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。在保护的基础上,实现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是各地的重要发展命题。
“我们将具有重要价值、体现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名录,支持举办溱潼会船、泰伯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,打造‘无限定空间’,开启非遗活态传承,繁荣乡村居民文化生活。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公益培训、资金扶持、人才选拔、项目示范等举措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保护传承乡村人才。
广东省是岭南文化的集聚之地,东莞市茶山镇、寮步镇、石排镇等地以传统村落为节点,因地制宜,连点串线成片加以保护利用。其中,主打红色品牌的茶山镇寒溪水村,深挖罗氏后人革命发展史,充分活化利用古民居建成寒溪水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,成为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。
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保护了全国53.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,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,更促进了村落的发展。
文旅融合,增强保护发展内生动力
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推进,一些传统村落出现了“空心化”等问题,破解的关键则是让原住居民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求生存、谋发展。
除了大力发展农业,通过农产品增收来保障原住居民的生活所需外,近年来,各地积极推动文旅融合,壮大乡村旅游、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,增强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古戏台、章丘梆子博物馆、乡愁记忆馆、九顶山、凉水泉……这些景观都属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传统村落石匣村。济南市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,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挖掘、保护和扶持,将“过半年”、章丘梆子演出打造为远近闻名的传统品牌文化活动,每次演出都能吸引大批游客。
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西溪村紧紧把握旅游富民强村这一主线,以资金、人才进行保障,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,实行统租管理,引入东莞市芳华文化传播策划有限公司资金活化开发利用,发展民宿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。
在发展文化和旅游的过程中,传统村落中的原住居民由旁观者变为责任人、受益者,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不断“引凤来栖”“引凤长栖”。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几年前还是一座日益凋敝、逐渐“空心化”的小村落,近几年,村里通过盘活闲置农房等资源,发展生态农业、文创旅游、休闲度假、健康养生等产业,吸引了200多名“新村民”在此定居,每年接待超过20万名游客前来打卡游玩。
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,江苏省优选出119个村落,精心策划了26条江苏省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向社会广泛宣传推介,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及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保护好传统村落,才能让更多人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下一步,江苏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,继续促进‘乡村+文旅’建设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”
(统稿:朱萌 参与采写:王炜、李秋云、范海刚、孙丛丛、郭志清、谭志红)